學術研究
研究介紹: 研究領域:
研究內容:
High-resolution metalens imaging with sequent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Hsu WL, Huang CF, Tan CC, Liu NY, Chu CH, Huang PS, Wu PC, Yiin SJ, Tanaka T, Weng CJ, Wang CM. High-Resolution Metalens Imaging with Sequent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Nano Lett. 2023 Dec 27;23(24):11614-11620
超穎透鏡是一種特殊的人造三維結構,通常由周期性排列的奈米微結構組成,透過調整表面微小結構的排列來調整超穎透鏡的光學特性;由於設計奈米結構的靈活性,超穎透鏡能夠實現傳統透鏡難以達成的光學特性,如多功能性和高光譜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HSI)。然而,超穎透鏡在應用於全彩成像系統時,面臨色散導致的光學像差問題,這會限制其應用範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研究提出了各種方法,例如使用交錯的超穎表面(Interleaved Metasurfaces)來減少特定波長的色差,或結合幾何相位與傳播相位共同調控的方法,以實現寬頻消色差的效果。
此研究提出使用連續的兩個人工智慧模型來改善超穎透鏡成像品質: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和CodeFormer模型。自動編碼器用於校正色偏並重建影像的細節,而CodeFormer則專注於修復圖像中遺失的細節。
研究結果顯示,連續的兩個人工智慧模型能夠有效地修復的面部圖像的色偏和細節,並且通過CIE 1931色度圖分析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模型在影像色彩重建方面的成效,透過比較色度圖來修復前後的影像色彩分佈,可以確定人工智慧模型在校正色偏方面的效果,即使在沒有藍光影像資訊的情況下,人工智慧模型仍然可以修復超穎透鏡影像色差,這表示超穎透鏡和人工智慧模型的結合標誌著全彩超穎透鏡成像系統性能提升的一個突破,這樣的人工智慧模型增加了超穎透鏡在日常場景的應用潛力。
圖(a). 以人工智慧模型修復超穎透鏡影像品質的成果,範例一為正臉影像,範例二為有表情的影像,範例三為側臉影像。圖(b). RGB像素值分佈的箱形圖。清晰影像、超穎透鏡拍攝影像、自動編碼器修復影像以及接續自動編碼器的CodeFormer修復影像的箱形圖,分別被標記在紅色、藍色、綠色和紫色陰影區域中。
CIE 1931色度圖。圖中呈現了(c)清晰影像,(d)超穎透鏡拍攝影像,(e)自編碼器校正影像以及(f)接續自動編碼器的CodeFormer校正影像的色度圖。
Yen-Chun ChenWei-Lun HsuQiu-Chun ZengChen-Yi YuPin-Do ChenChe-Chin ChenYu-Hsin LinFong-Zhi ChenChih-Ming Wang; Broadband achromatic thermal metalens with a wide field of view based on wafer-level monolithic processes. Appl. Phys. Lett. 29 July 2024; 125 (5): 051702.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晶圓級單片製程的寬頻消色差熱成像超穎透鏡,該透鏡在8至12 μm的波長範圍內無色差,並能實現90度的大視場角。透鏡結構由甜甜圈形矽奈米柱(silicon nano-donut-pillar)組成,這種設計不僅能精確操控光的相位和群延遲,還能有效消除熱成像過程中的色差和離軸像差,從而提升整體成像品質。實驗結果顯示,該透鏡在45度視角範圍內保持均勻的焦點尺寸,並能捕捉到高解析度、低失真的熱影像。此外,這種透鏡結構可通過成熟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大規模生產,適合應用於商用熱影像相機中。透鏡在大視場和寬頻內提供一致的聚焦能力,展示出優異的光學性能和可量產性。
Meta-Hybrid IR Cut Filter for Image Sensor
圖(a)包含奈米圓盤和顏料層的超穎混合紅外截止濾波器示意圖。圖(b)測量和模擬的meta-hybrid IR截止濾波器穿透率光譜,顯示了不同週期(P)的情況。TPd代表405 nm、532 nm和633 nm的穿透率。TPu是850 nm的穿透率。
Giant circular dichroism in all-dielectric planar chiral Meta-GMR
在本研究中,我們在平面SiO2波導上覆蓋單層Nb2O5奈米鰭手性結構。實驗結果顯示,這種結構在波長為512奈米垂直入射時有高達0.95的圓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值。在這種手性結構中,我們利用導膜共振(GMR)的獨特特性,在光橫向傳播時誘導出垂直平面的電場/磁場向量,從而增強其光學手性。我們也研究幾何參數與CD值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最高的CD值出現在半波片厚度。由於本研究採用的皆是透明材料,使得反射和穿透都可以應用。這一特性使未來在生物感測、分析化學和其他需要偏振相關光子器件的領域有著廣闊的前景。該研究發表於《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圖(a) Nb2O5奈米鰭陣列在SiO2上的超穎介面,每個奈米鰭為一個單元。圖(b)右旋偏振光(RCP)及左旋偏振光(LCP)在經過θ1 = θ2 = 15°結構的穿透光譜,其中RCP在513 nm和581 nm處有兩個不同的共振波長,分別對應於TM1和TM0。圖(c)TM1 在θ1和θ2的不同角度下的CD,範圍從0°到90°。
Mueller matrix-based calculation model for extracting polarization parameters in full-wave simulation of all-dielectric Pancharatnam–Berry (PB)-phase metasurfaces
Yen-Chun Chen, Chih-Jen Yu, Chih-Ming Wang,
Mueller matrix-based calculation model for extracting polarization parameters in full-wave simulation of all-dielectric Pancharatnam–Berry (PB)-phase metasurfaces,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Volume 91,2024,Pages 25-44,ISSN 0577-9073,提出了一個基於Mueller矩陣的計算模型,可模擬介電材料的Pancharatnam - Berry (PB) - phase。使用Stokes–Mueller演算和Lu–Chipman分解來探討PB-phase的Mueller矩陣並與有限差分時域(FDTD)的模擬進行比對,探討介電材料GaN和Nb2O5製成的奈米鰭形和L形結構在全波下PB-phase的偏振特性。結果顯示,GaN和Nb2O5製成的奈米鰭形和L形結構所產生的PB-phase等效於光學元件中的波板。由於GaN在可見光範圍內的固有缺陷吸收,使介電材料GaN的穿透率較低率,因此Nb2O5的結構比較適合用於可見光範圍內。而Jones矩陣和Mueller矩陣在描述偏振特性方面各有優勢,前者適用於非去偏振光學系統,而後者則更適合分析未知光學元件的偏振特性。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基於Mueller矩陣的計算模型,能夠計算介電材料的PB-phase光學特性,並指出了不同材料的優劣。
圖(a)模擬PB-phase所使用的奈米鰭狀結構圖(b)奈米鰭狀結構在不同材料下其旋轉結構所對應的相位延遲分佈圖(c)奈米鰭狀結構在不同材料下其旋轉結構所對應的穿透率分佈圖(d)奈米鰭狀結構慢軸方向與結構旋轉角度的函數分佈(e) 奈米鰭狀結構在不同材料下其旋轉結構所對應的吸收量分佈圖
Chang, Kai-Hao, Chen, Yen-Chun, Huang, Yo-Song, Hsu, Wei-Lun, Lu, Guo-Hao, Liu, Chao-Feng, Weng, Chun-Jen, Lin, Yu-Hsin, Chen, Che-Chin, Lee, Chien-Chieh, Chang, Yu-Chi, Wang, Po-Hsiang and Wang, Chih-Ming. "Axicon metalens for broadband light harvesting" Nanophotonics, vol. 12, no. 7, 2023, pp. 1309-1315
本研究提出並驗證了一種用於CMOS影像感測器(CIS)的錐形超穎透鏡,該透鏡由一個大中央圓盤和周圍的奈米柱構成,設計目的是為了實現寬頻光能收集。中央圓盤負責將光聚焦,而不同直徑的奈米柱則將光偏轉形成Bessel-like beam。透過錐形超穎透鏡,光線能被集中於感測器的敏感區域,並從相鄰像素中收集光線,從而提高量子效率(QE)。實驗結果顯示,在700 nm波長下,與未使用錐形超穎透鏡的空白TiO2薄膜相比,峰值光穿透率可達250%。這一項寬頻能量收集技術在夜間監視和物聯網應用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實驗數據與有限差分時域(FDTD)模擬結果吻合良好,證明了該設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a)(b)為color-routing錐形超穎透鏡的 SEM 圖像。圖(a)正面視圖,比例尺 = 1 μm。圖(b)斜角視圖,比例尺 = 2 μm。頂層的二氧化鈦 (TiO₂) 圖案位於厚度為 500 μm的二氧化矽基板上
圖(c)(d)為錐形超穎透鏡的光學測量裝置和穿透光譜。圖(c)帶有 50×物鏡的μ-HSI(micro-hyperspectral imaging)裝置示意圖。兩個50瓦鹵素燈用於反射成像和穿透測量。圖(d)錐形超穎透鏡沿 x 方向的穿透光譜;x = 0表示 HSI 鏡頭的中心位置;x = 6 表示距鏡頭中心 6 像素(在 HSI 系統上)的位置。
The miniature light‐field camera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hen, YC., Hsu, WL., Xie, MQ. et al. The miniature light-field camera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Opt Rev 30, 246–251 (2023).
這篇論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的迷你光場相機,該相機具備高空間解析度,能夠在一次拍攝中捕捉多角度的影像資訊。研究中提出的微透鏡陣列(MLA)由一個較大的主要微透鏡和72個輔助微透鏡組成,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影像的解析度,還能同時提供來自不同角度的影像資訊。測量結果顯示,當調制傳遞函數(MTF)為0.3時 主要微透鏡的空間解析度達到53.74 lp/mm,顯著高於輔助微透鏡,這使得該相機在影像品質上表現出色。論文中還提到,這種微透鏡陣列的製造過程採用了低成本的奈米壓印技術,這使得大面積的微透鏡陣列能夠高效且經濟地生產。研究結果顯示,此光場相機在捕捉影像時,不僅能夠提供高解析度的中心影像,還能從不同角度獲取周邊影像,這對於物體測距和人臉辨識等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圖(a)為研究中提出的微透鏡陣列(MLA)由一個較大的主要微透鏡和72個衛星微透鏡的架構圖。圖(b)為顯示了光場相機系統中主要微透鏡和衛星微透鏡的調製傳遞函數(MTF)與空間頻率的關係圖。
Optical performance of synthetic aperture metalens based on hybrid unit-cells
這篇論文提出了一種基於混合晶胞排列的metalens設計,該metalens在0.94 μm波長下運行。設計的關鍵在於使用不同大小的晶胞來優化透鏡的光學性能,兼具高空間解析度和易於製造的特點。根據圖(a),內部區域使用0.8微米的晶胞,平均穿透率為0.5,能夠抑制低空間頻率訊號;外部區域則使用0.4微米的晶胞,提供了高空間取樣頻率和接近1的穿透率,這意味著在內部區域光的部分穿透受到抑制,而在外部區域光可以幾乎完全透過。根據Nyquist取樣定理,較大的晶胞在內部區域可滿足較低數值孔徑(NA)的取樣要求,而在外部高NA區域則需要較小的晶胞來精確模擬相位輪廓。混合晶胞格排列的超穎透鏡表現出比單一晶胞格設計更高的空間解析度,並且在保持較高穿透率的同時,有效地抑制了低頻訊號並增強了高頻信號。相比於傳統的合成孔徑透鏡,該設計在保持光學性能的同時,顯著提升了調制傳遞函數 (MTF) 的最大截止頻率 (MCF)。因此,根據圖(b),這種混合晶胞設計的超穎透鏡表現得像合成孔徑透鏡 (SAM),其MCF_0.3(在MTF值為0.3時的最大截止頻率)達到610 line pairs/mm,而僅使用0.4 μm晶胞的透鏡的MCF_0.3則為570 line pairs/mm。本文全面討論了像素化超穎透鏡的光學性能及其相應的局限性,並擴展了SAM在光學成像中的應用前景。
Polarization router in radiative near-field based on dielectric nano-elliptical cylinders
圖(a) 結合了光柵和透鏡的功能,用於分離和收集x-和y-偏振光。圖(b) 通過調整橢圓的x-和y-直徑 (a和b),可以對應x-和y-偏振光的復振幅進行調整。
圖(c)和(d) x-偏振光下觀察到的亮條紋在y-偏振光下變成了暗條紋。圖(e)不同偏振下穿透率的變化。
Antireflection of optical anisotropic dielectric metasurfaces
Liao, YH., Hsu, WL., Yu, CY. et al. Antireflection of optical anisotropic dielectric metasurfaces. Sci Rep 13, 1641 (2023).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異質奈米鰭片的抗反射結構,以提升Pancharatnam–Berry相位超穎介面的效率。主要研究了兩種類型的異質奈米鰭片結構:MgF2/GaN 和 MgF2/Nb2O5。由圖可得知,相比於單一GaN奈米鰭片,MgF2/GaN異質結構的總體偏振轉換效率(PCE)從52.7%提高到54%,而Nb2O5奈米鰭片的總體PCE比GaN高出1.7倍。當使用MgF2作為抗反射層時,總體PCE從92.4%進一步提升至96%。儘管總體偏振轉換效率的增益看似微小,但這種抗反射結構對於提升超穎介面的效率以及減少元件的背景訊號至關重要。該研究成果發表於《Sci Rep.》
圖(a)MgF2/GaN之異質結構總體PCE、PCE和穿透率。圖(b) MgF2/Nb2O5之異質結構總體PCE、PCE和穿透率
Sandwich nano‐fin to reduce the aspect ratio requirement of metasurface
Hsu, Wei-Lun & Yu, Chen-Yi & Lai, Hao-Ting & Chen, Yen-Chun & Wang, Chih-Ming. (2023). Sandwich nano-fin to reduce the aspect ratio requirement of metasurface. Optical Review. 30. 1-7. 10.1007/s10043-022-00782-9.
本研究探討了一種創新的三明治結構(Sandwich Nano-Fin),如圖(a)所示,以降低Pancharatnam–Berry (PB) 相位超穎表面對長寬比的要求。傳統的PB相位超穎表面需要高達6的長寬比來達成完整的2π相位調制,這在半導體製程上為一大難題。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我們提出在氮化鎵(GaN)奈米鰭片中加入一層高折射率的非晶矽(a-Si)作為夾層,形成GaN/a-Si/GaN的三明治結構。模擬結果顯示,在保持相同幾何尺寸的情況下,三明治結構能有效將長寬比從6降低至4,並提升了極化轉換效率(PCE)至68.27%,如圖(c)所示,GaN結構提高了1.5倍。此外,研究也探討了非晶矽層的位置對極化轉換效率和總體效率的影響,發現當非晶矽層在距離基板330 nm時,能達到最佳的總體效率。
圖(a) 為此篇論文提出的夾層奈米鰭片(GaN/a-Si/GaN)結構圖,圖(b)展示了不同厚度的夾層奈米鰭片(GaN/a-Si/GaN)在旋轉角度θp變化下的相位調制曲線。圖中顯示,隨著夾層奈米鰭片總厚度(d3)的增加,相位調制能力也增強。 圖(c)展示了夾層奈米鰭片(GaN/a-Si/GaN)在不同長度(Lx)和寬度(Ly)下的極化轉換效率(PCE)模擬結果。
Review of Metasurfaces and Metadevices: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s
Hsu, Wei-Lun & Chen, Yen-Chun & Yeh, Shang & Zeng, Qiu-Chun & Huang, Yao-Wei & Wang, Chih-Ming. (2022). Review of Metasurfaces and Metadevices: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Fabrications. Nanomaterials (Basel, Switzerland). 12. 10.3390/nano12121973.
Metasurface和metadevices是由次波長結構組成的人工材料,能夠在極薄的厚度上實現光波的精確操控,展現出革命性的潛力,應用範圍廣泛。雖然metasurface可以有效地操控光波,但其存在歐姆損耗而限制了轉換效率。相比之下,如圖(a)(b),高折射率的介電材料如二氧化鈦(TiO2)和氮化鎵(GaN)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低吸收和高效能,適合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相機和顯示技術。氮化矽(SiNx)則因與CMOS製程的良好相容性,具備大規模生產的潛力。在製造技術方面,電子束微影(EBL)雖然能提供高解析度的圖案製作,但成本高且生產效率低,主要用於學術研究。圖(c)表示紫外光微影(UV Lithography),其較適合大規模生產,特別是在近紅外範圍內,但在可見光範圍內的解析度有限。奈米壓印技術(NIL)製造過程如圖(d),其低成本和高產量的優勢,成為商業化生產metadevices的理想選擇。Metasurface技術在metalens和光學隱形披風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能夠替代傳統光學透鏡,實現更高效的電磁波操控。未來的發展需要在材料的折射率、效率和製程難度之間取得平衡。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和製造技術,metasurface技術有望在商業化應用中取得重大突破。
圖(a)TiO2 超穎透鏡。晶胞是一個奈米鰭(左);其光子轉換效率(PCE)(右)。圖(b) metasurface的示意圖(左);被p偏振光照射時metasurface的能量分佈(右)。圖(c) 使用步進式曝光技術製造metalens。圖(d) 超穎透鏡製造過程的示意圖。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片和照片(插圖)顯示母模、軟模和最終的metalens。所有SEM圖片和照片的比例尺分別為1 μm和100 μm。
General case of the overall phase modulation through a dielectric PB-phase metasuraface
Yen-Chun Chen, Qiu-Chun Zeng, Chen-Yi Yu, and Chih-Ming Wang, "General case of the overall phase modulation through a dielectric PB-phase metasurface," OSA Continuum 4, 3204-3212 (2021)
圖(c)(d) 對於λ= 633 nm的XLP入射光整體相位調製作為θpθ_p的函數。實線和符號分別表示EMT和FDTD的結果。
Off-axis focusing by using nanoimprinted dielectric metasurface with free-form phase distribution
Qiu-Chun Zeng, Jia-Ci Chen, Wei-Lun Hsu, Yen-Chun Chen, Chien-Yuan Han, Yeeu-Chang Lee, and Chih-Ming Wang, "Off-axis focusing by using nanoimprinted dielectric metasurface with free-form phase distribution," OSA Continuum 4, 3213-3220 (2021)
在本研究中,我們設計出一個具有離軸聚焦功能的超穎介面。利用結合非球面透鏡及blazed grating功能,使用PB相位原理達成相位控制的目標,並利用奈米壓印技術製作在玻璃基板上的聚醯亞胺(PI)薄膜超穎介面。光學測量結果顯示,離軸聚焦光斑會發生損耗,斯特列爾比(Strehl ratio)為0.34。繞射效率約為2%。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矩形奈米結構在圖案轉移過程中變圓以及厚度相對較薄,這是由於在轉印的過程中有氣泡的產生,若可以提供更好的真空環境,應可以減少氣泡產生,並提升轉印品質。本研究發表於《OSA Continuum》
圖(a) PB相奈⽶鰭元件的單元⽰意圖。 x軸與奈⽶鰭⻑軸的傾斜⾓以θp表⽰。圖(b) PI薄膜的SEM圖,可以看到在矩形直角的地方發生變圓,導致繞射效率下降。圖(c) λ = 633 nm法向入射的遠場繞射圖形,由於結構週期為2 μm,導致可以有多個繞射級產生。圖(d) 白光入射的遠場繞射圖形,可以看到與(c)有類似圖樣,並且在聚焦位置上可以看到聚焦的色散線。
Refractive-and-Meta-Optics-Hybrid-System
G. -Y. Liu, W. -L. Hsu, J. -W. Pan and C. -M. Wang, "Refractive and Meta-Optics Hybrid System," in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vol. 39, no. 21, pp. 6880-6885, 1 Nov.1, 2021, doi: 10.1109/JLT.2021.3106935.
λ = 633 nm點圖模擬 圖(a) 5毫米球透鏡在焦平面的點圖。圖(b) 使用SLM的metasurface corrector來消除球透鏡的球面像差。圖(c) 球透鏡放大點圖。圖(d) 配有metasurface corrector的球透鏡的放大點圖。
測量 FWHM圖(a) 僅使用球透鏡的點大小的 FWHM。圖(b) 配有metasurface corrector的球透鏡的點大小的 FWHM。圖(c) 僅使用球透鏡的實驗光強度分佈。圖(d) 配有metasurface corrector的球透鏡實驗光強度分佈。
Enhanced Heat-Electric Conversion via Photonic-Assisted Radiative Cooling
Lee JY, Wang CM, Chi CL, Wu SR, Lin YX, Wei MK, Lin CH. Enhanced Heat-Electric Conversion via Photonic-Assisted Radiative Cooling. Nanomaterials (Basel). 2021 Apr 11;11(4):983. doi: 10.3390/nano11040983. PMID: 33920386; PMCID: PMC8069017.
本文探討了利用光子輔助輻射冷卻技術增強的熱傳導發電機(TEG)在將環境能量,特別是熱量,轉化為電能方面的潛力。研究指出,傳統太陽能電池存在局限性,而輻射冷卻則是一種提高能量轉換效率的新方法,通過將熱量引導至外層空間來達成。實驗中使用了TEG芯片與由SiO2-PMMA複合材料製成的被動輻射冷卻裝置,該裝置通過創造溫度梯度來增強塞貝克效應。製造過程中採用了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矽奈米顆粒,以優化輻射冷卻所需的吸收和發射特性。結果顯示,濃度為35 wt%的SiO2-PMMA複合材料在大氣透明窗口中達到了超過90%的吸收率,使其成為輻射冷卻應用的理想材料。應用此冷卻裝置後,TEG的輸出電流顯著增加,當熱板溫度為50°C時,輸出電流從6 mA提升至10 mA。研究結論表明,光子輔助輻射冷卻技術有效增強了TEG的溫度梯度,提高了能量收集能力,展現出作為一種成本效益高且環境友好的發電技術的巨大潛力。
圖(a)為不同SiO2顆粒濃度下,SiO2–PMMA複合薄膜的側視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影像。SiO2顆粒的重量百分比濃度從5 wt%逐漸增加至45 wt%。
SiO2–PMMA奈米複合薄膜的吸收光譜與總功率分析,圖(b)不同SiO2濃度的SiO2–PMMA複合薄膜的吸收光譜,圖(c)集體非相干SiO2顆粒的總功率分析
圖(e)(f)為錐形超穎透鏡的光學顯微鏡圖像以及在不同測量區域的穿透光譜。圖(e)在準直白光照射下測量的錐形超穎透鏡陣列的光學顯微鏡圖像。綠色和橘色方框分別表示在焦點和靈敏區域的收集區域。藍色插圖顯示了在 λ=700 nm時的模擬強度分布。圖(f)穿透光譜歸一化為厚度為 150 nm 的TiO₂薄膜的穿透率。紅色和黑色分別表示在焦點和靈敏區域的穿透光譜。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模擬結果和實驗結果。數據收集平面位於樣品表面上方1 mm處。
Scattering Analysis and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Dielectric Pancharatnam–Berry-Phase Metasurfaces
圖(a)理想、優化前與優化後之項為分布。圖(b)理想、優化前與優化後之繞射效率
-------------------------------------------------------------------------------------
榮譽列表
2024
2024 第四屆國研院研發平台亮點獎 - 佳作獎,awarded to 王智明教授
2024 FITI創業競賽-創業卓越獎, awarded to 王ˋ智明教授團隊 Meta-Rosetta(許維綸博士,陳彥鈞,余宸逸,Sherry)
2024 未來科技獎 - 全自主開發無像差無色差的單片熱影像超穎透鏡 awarded to 王智明教授, 許維綸博士
2024 SNDCT - "Wafer-Level Thermal Metales for AI Recognization Application" - Bronze Award, by 陳品多
2024 聯電獎學金 awarded to 曾秋淳
2024 國科會研究博士生獎學金 awarded to 曾秋淳, 徐肇謙
2024 國科會博士生研究獎學金 awarded to 陳彥鈞, 余宸逸
2024 113年傑出產學貢獻獎 awarded to 王智明教授
113學年度 中技社科技獎學金 awarded to 陳彥鈞
2024 國科會千里馬計畫通過 awarded to 陳彥鈞,余宸逸
2023
112年優良產學貢獻獎 awarded to 王智明教授
OPTIC 2023 光電教具競賽 - "無垠望遠鏡" - 高敦入選獎, awarded to 馮連挺, 陳品多
112學年度第2學期 優秀學生獎學金, awarded to 余宸逸
112年度光電系博士班出席國際會議獎學金, awarded to 余宸逸, 陳彥鈞
112學年度 光電小年會 海報暨程式設計競賽 - 優選獎 & 程式設計獎, awarded to 譚至均
2022
OPTIC 2022 光電教具創作競賽 - "水晶球的奇幻世界" - 錼創入選獎 & 錼創金牌獎 & 阜拓最佳人氣獎, awarded to 陳彥鈞, 黃囿崧, 劉遠袖, 林易承
OPTIC 2022 - Student Paper Oral Award - "Giant Circular Dichroism of Extrinsic Chiral Dielectric Meta-GMR", awarded to 林易承
111年度前瞻顯示科技(AR/VR/MR/XR)之應用創新專題實作競賽 - 優勝, awarded to 黃子承, 譚至均
111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培育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awarded to 余宸逸
111學年度 光電小年會 海報暨程式設計競賽 - 優選獎 & 程式設計獎, awarded to 譚至均
111學年度 光電小年會 海報暨程式設計競賽 - 佳作獎, awarded to 陳奕帆
2021
110學年度「國立中央大學培育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awarded to 陳彥鈞
ODF20 Student Poster Award, awarded to 陳彥鈞, 曾秋淳, 余宸逸, 王智明
2020
2020 第五屆 立創光電盃應用論文比賽 - 入選, awarded to 林承億
-------------------------------------------------------------------------------------
研究室計劃
2023
消色差及像差超穎透鏡之設計技術開發與原型製作
1/09/23 → 31/08/24
基於非球面超穎透鏡陣列的微型高空間解析光場相機(3/3)
1/08/23 → 31/07/24
研究計畫
執行職稱
計畫名稱
計畫執行時間
補助單位
補助經費
主要儀器設備:
論文著作與專利:
執行職稱 | 計畫名稱 | 計畫執行時間 | 補助單位 | 補助經費 |
博士生: |
|
碩士生: | |
學士生: |
博士班畢業生: | |
碩士班畢業生: |
|
學士班畢業生: |
實驗室活動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