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首頁 公佈欄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國輻中心研究 登全球百大發現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刊登日期:2018-04-10


研究團隊由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博士李耀昌(左2)帶領,成員包括國輻中心研究人員江正誠、中央大學教授張榮森、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Robert Reisz。(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


《發現雜誌》是由美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雜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發現雜誌》是由美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雜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發現雜誌》是由美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科普雜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

顯微鏡下的祿豐龍膠原蛋白(白色箭頭處)與赤鐵礦(紅色箭頭處)。(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提供)


雲南祿豐是大陸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而台灣的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帶領國際團隊,在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學者的協助下,在距今1.95億年前的雲南祿豐龍肋骨化石中,發現其微血管完整保存膠原蛋白、赤鐵礦微粒聚晶,研究成果獲《發現雜誌》選為「2017年全球百大發現」。

《發現雜誌》(Discover)是由美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雜誌,1980年由《時代雜誌》(Time)所推出,為全球最知名的科普雜誌;而全球百大發現的排名,乃是依據全世界媒體報導率及各大網站搜尋率為準,以決定當年度前百名最熱門、最重要的科學新知。

成果受選第12名

自2011年開始,李耀昌除了與中央大學、成功大學、中興大學的教授合作,同時也邀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者加入研究團隊,前往雲南祿豐,並在雲南祿豐下轄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協助下,投入祿豐龍研究。

國輻中心表示,李耀昌團隊在距今1.95億年前的雲南祿豐龍肋骨化石中,在其微血管通道,發現全球保存完整、最古老的膠原蛋白、赤鐵礦微粒聚晶(Hematite Microcrystals),這項研究成果被《發現雜誌》(Discover)選為「2017年全球百大發現」第12名,同時也是近年來由台灣學者主導,即作為第一作者單位,首度登上《發現雜誌》全球百大發現的研究。

新創立非破壞檢測

有別於一般科學家研究古生物時,大多是將恐龍骨頭溶解後,再萃取出膠原蛋白的破壞性檢測,李耀昌新創立了一套實驗方法,首度利用同步加速器光源,並以非破壞檢測方式,在厚度約30微米,即相當於頭髮直徑的3分之1的化石試片中,進行二維空間掃描,證實在雲南祿豐龍肋骨化石中,其微血管通道存有第一型膠原蛋白,而第一型膠原蛋白正是血管壁的主要成份。

李耀昌說,非破壞檢測的方式,可避免古生物樣本在研究時被破壞與汙染,而真實呈現膠原蛋白在化石中的原始樣貌,因此能洞析膠原蛋白週圍的影響因子,並解開膠原蛋白保存1.95億年的關鍵;這項研究首度發現祿豐龍的膠原蛋白,被赤鐵礦微粒聚晶組成的「赤鐵黏結層」(Hematite Cementation)緊密包覆,主要成份除了有血紅素,還有其他含鐵蛋白分解後的產物,其中鐵離子扮演抗氧化劑,可大幅降低膠原蛋白被分解的機率。

原文轉載自【2018-03-16/中時電子報】




地址: 320317 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國鼎光電大樓 電話: 03-4227151 ext 65251 傳真: 03-4252897 Email: ncu5251@ncu.edu.tw
Copyright © 2005-2024 Department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