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媒體報導】積體光路研究大躍進 中央大學光電系陳彥宏成果獲業界青睞
資料來源:中大新聞 刊登日期:2022-12-06
積體光路研究大躍進 中央大學光電系陳彥宏成果獲業界青睞
發布日期: 2022-11-01
中央大學光電系陳彥宏教授的專利榮獲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中第一屆企業特別獎,並獲金牌獎的雙重肯定。陳如枝攝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中,鴻海科技頒發第一屆企業特別獎,由中央大學光電系陳彥宏教授的「非對稱性絕熱耦合偏振分光元件及其積光波導空間濾波晶片」專利拿下獎項,同時也獲得了發明競賽金牌獎的雙重肯定,為積體光路發展邁出一大步。
積體電路已經發展逾50年,人類為追求傳輸速度上的突破,開始研發積體光路的可能性。其中被稱為「光學界的矽晶圓」的鈮酸鋰晶體,被廣泛使用在光電與通訊市場,是用於製造光波導(即積體光路)及高速調制器的優異材料。近年「絕熱耦合」(Adiabatic Couplers)這項技術開始受到學界重視,陳彥宏教授的「非線性積體雷射光學實驗室」團隊認為將鈮酸鋰晶片與此技術結合能夠在積體光路甚至先進的量子光路研究上有所突破,因此自2015年起開始研發設計,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個在鈮酸鋰晶片上實現絕熱耦合的實驗室」。此發明曾刊登在《光學快訊Optics Express》、《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等高影響期刊,也成為「非對稱性絕熱耦合偏振分光元件及其積光波導空間濾波晶片」成功研發的基礎。
中央大學光電系陳彥宏教授表示,「非對稱性絕熱耦合偏振分光元件及其積光波導空間濾波晶片」是一種相容性很高的積體光路晶片,特點在於可完全使用現有的半導體製程設備進行生產,並且可達到積體微型化以及降低模組製作成本並提升訊號多工處理,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等目標。與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進行比較,此模組可以在擁有高分光效率、超高頻寬及高製程容忍度的同時,操作在常見也是主流的光通訊波段上,並且為台灣唯一有能力自主開發模組之團隊。目前團隊在國科會量子專案計畫支持下正朝向將此技術結合量子光源研發高積體可操控之量子光電晶片,作為量子計算及量子通訊之利器。
中央大學光電系「非線性積體雷射光學實驗室」團隊在此領域深耕近15年,陳教授坦言剛創辦實驗室時遭遇許多挑戰,而經過多年來的經驗累積和技術培養後,才能奠定目前的晶片研究,並在此紮實的基礎上順利完成。能夠獲得鴻海科技頒發第一屆企業特別獎,陳教授說除了團隊的努力,也特別感謝中央大學產學營運中心協助參賽,以及國科會萌芽計畫的支持及產學合作企業「極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在晶片製作過程中的貢獻。
陳教授表示未來積體光路還有一條漫漫長路要走,不管是在光電或是任何領域研究,「擇善固執」是對於研究精神很重要的一點,急功近利並非長久之道,要腳踏實地去探索科學,勇於挖掘其深度。陳教授將與團隊繼續研發積體光電元件,尤其往量子光電晶片的方向發展。光學晶片最終會發展到哪裡尚未可知,唯一可知的是,研究腳步不會停歇,如永不停止的巨人,會將前人的心血繼續傳遞下去。
中央大學光電系「非線性積體雷射光學實驗室」團隊長期深耕,奠定堅實的基礎實力。陳如枝攝
陳彥宏教授團隊在國科會萌芽計畫的支持下研發出的晶片型積體量子偏振糾纏光源雛型。陳如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