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這次軍艦爆發群聚感染,讓台灣的社區傳播風險大增,感染科醫師認為磐石艦可能是這次新冠肺炎,台灣到現在為止面臨的最大威脅,還推測確診數可能破百,而感染源在哪裡,又已經傳到第幾波,來看以下這則分析報導。
健康管理APP:「今日體溫有超過37.3度嗎?」
圖/TVBS
APP回覆每天健康狀況,有點不對勁,立馬打來。
遠端監測者vs.民眾:「體溫有點高,你是不是有身體不舒服嗎?我今天只是有點喘而已。」
遠端的人,可以是衛生局或里長,用來掌握居家隔離或檢疫的民眾,每日身體變化,透過系統化流程監測,即時透明,科技公司研發AI遠距醫療防疫平台,像這個感測器,裡面是AI生物感測晶片,可以穿上,未來也能像項鍊一樣掛著。
中央大學張榮森實驗室研究員張焜傑:「這個裝置同時結合了體溫,還有濕度,濕度來表示你有沒有盜汗的現象,以及這個胸腔的震動,來表示你的呼吸、咳嗽、正常說話的情況,同時用三種指標來進行判讀,而且我們觀察的是他個人變化的趨勢,透過趨勢來給予燈號,是紅燈黃燈,還是正常安全的情況,來減少醫護人員要閱讀大量數據的(時間)。」
偵測到的數據會傳到雲端平台,出現紅色燈號,就是警示,這可以24小時監測多項新冠肺炎評估指標,如果用在醫院中的確診病患,也能減少醫護人員進出隔離病房的次數,降低感染風險,這樣的智慧穿戴裝置,可運用在企業復工、檢疫旅館等等。
捷格科技董事長左典修:「我們的平台在美國已經被利用了,有一兩年的時間,已經用來照顧美國的病人了,用這樣一個遠距照護平台,它可以很有效的幫助病人,避免到醫院來有群聚感染,住在家裡面的或住在長照中心,或住在安養機構的,他都可以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透過遠距平台來幫他診察。」
圖/TVBS
AI運算能夠早期主動發現可能感染者,像是軍艦這樣多人的健康管理,就方便掌握,而現在大家都很想了解,敦睦艦隊3月5日從台灣出發,12日抵達帛琉,15日離開帛琉,到底感染源是出發前在台灣,還是在帛琉。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如果)在帛琉是第一波感染的話,那在上船回航的時候,4月1日的那群人開始有症狀,那就算是第二波了,那之後到4月15日停靠左營港,要下船之前,已經有好多好多的官兵都有發燒咳嗽,在12日、13日、14日都有了,那這一些可能就變成第三波的感染了,依照以往在軍艦上(或郵輪)群聚感染的經驗,都會有約略三成的人會受感染,這一次的感染病例,我想大約會破百了。」
感染科醫生評估,這些確診個案,可能至少已經是第三波感染;而新冠肺炎從2019年年底傳出疫情,台灣派出兩位專家,在2020年1月12到15日前往武漢了解情況,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莊銀清就是其中一位。
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莊銀清:「(武漢相關單位)他講了病例只有41例,那有28例跟華南海鮮市場有相關,那我們就會很有興趣去追,到底那13例是怎麼一個現象,有另外一起家庭群聚,兩個人的,先生在華南海鮮市場工作,那太太沒有在那邊工作,但是這個太太她的行動沒有那麼方便,所以表示說先生傳染給太太的概率很高,那可能又跟華南海鮮市場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有可能是人傳人。」
圖/TVBS
台灣防疫守到現在,有賴一開始的警覺,而和病毒對抗是持久戰,這次軍艦群聚感染,也提醒大家別沉醉在零確診的消息裡,免得大意失荊州。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314408?from=Copy_content